優化“軟”環境 打造“硬”實力
全國知識產權系統持續發力,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近日,《廣東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正式實施,為我國優化營商環境地方法規體系再添一塊“拼圖”。該條例結合《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等法律法規,對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進行了細化。
經濟平穩健康發展需要良好營商環境,知識產權保護是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的重要方面。在我國大力優化營商環境的進程中,多項法律法規及政策措施陸續出臺,各地紛紛對知識產權工作作出部署。
健全法治化環境
優化營商環境需要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2020年1月1日,《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正式施行,這是我國優化營商環境的第一部綜合性行政法規。《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中提出,國家建立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推動建立知識產權快速協同保護機制,健全知識產權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和知識產權維權援助機制,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
隨后,各地方相關條例也陸續出臺,除切實貫徹執行《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中的各項條款外,各地結合實際需求,立足地方特色,在知識產權方面提出相應條款。全國上下為全力打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卯足了勁。
在北京,“指派技術調查官參與專業技術性較強的知識產權案件訴訟活動”作為提高知識產權案件的審理效率和質量的3個措施之一,被納入《北京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中。該條例同時還提出推進繁簡分流快速審理機制、依法擴大獨任制審理案件范圍等措施。
《江蘇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中提出,明確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加強對市場主體的知識產權保護,加大知識產權違法行為查處力度,實行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建立健全知識產權快速協同保護機制。
河北、寧夏等地還規定,對侵犯市場主體知識產權或泄露市場主體商業秘密的行政機關、有關單位及其工作人員依法追責,通過對行政執法人員進行行為規制,全方位保護市場主體合法權益。
如今,我國法治化營商環境日趨完善,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和司法保護從不斷加強向全面從嚴轉變,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選擇中國作為處理知識產權糾紛的管轄地。據中國歐盟商會發布的《商業信心調查2021》顯示,半數以上受訪企業認為中國知識產權執法力度“足夠好”“非常好”。
推進“放管服”改革
優化營商環境,需要全面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降低市場主體負擔。近年來,在全國知識產權系統的共同努力下,知識產權領域“放管服”改革不斷取得突破,社會公眾和創新創業主體的獲得感和滿意度明顯提升。
去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印發《關于深化知識產權領域“放管服”改革優化創新環境和營商環境的通知》,部署6方面16項改革舉措,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進一步深化改革,激發創新動力。配合開展中國營商環境評價知識產權指標考評有關工作,發布2020年中國營商環境評價知識產權指標評價結果。牽頭落實《國務院關于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工作的意見》中知識產權領域相關8項改革任務,聚焦市場主體和群眾關切。發布《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共服務事項清單(第一版)》,向社會公開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全鏈條共49個具體事項的服務主體、服務內容和服務形式,推動實現“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
同時,國家知識產權局嚴把專利、商標審查授權關,以高質量審查促進高質量創造、高水平保護和高效益運用。在專利審查方面,通過進一步完善審查標準,不斷優化審查模式,持續推進專利審查工作理念更新、技術革新、工作創新,不斷提高審查質量和審查效率。在商標審查方面,聚焦主責主業,深化審簽機制改革,持續推進商標審查提質增效。
加強便利化服務
“群眾少跑腿,數據多跑路”,各類知識產權業務“一網通辦”的初步實現,讓“便利化”落到了實處。以商標網上申請為例,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副局長李昶近期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商標注冊便利化改革堅持“應上盡上”,已有37項業務實現網上辦理。通過中國商標網,申請人可以享受商標查詢、繳費、公告、裁文公開等“一站式服務”。截至今年5月底,商標注冊業務網上申請率達到99.45%,網申用戶數量達到27.9萬人次。
在地方層面,北京率先構建數字賦能的高效便捷政務服務體系,以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為導向,以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抓手,加快數字政務建設,著力推進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減跑動,實現更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掌上辦、一次辦,用制度和技術的落實讓市場主體和群眾依規辦事不求人。
湖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持續深化一流營商環境建設若干措施》,提出推進省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設,支持襄陽、宜昌建設區域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為該省優勢產業提供快速審查、快速確權、快速維權“一站式”解決方案。擴展中國(武漢)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和中國武漢(汽車及零部件)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的業務服務領域,延伸服務鏈條,提供更加高效、便捷、低成本的知識產權服務平臺。
水美則魚肥,土沃則稻香。我國將加強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作為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的重要方面,為中外企業在華投資、創業和興業吃下了“定心丸”。在促進我國營商環境邁向更高水平的過程中,知識產權將大有可為。(記者 黃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