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前海金融業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18.1% 204家金融機構入駐前海金融城
近年來,前海始終牢牢把握中央賦予的戰略定位,落地了一系列金融創新政策,成為國家金融業對外開放、改革創新“領跑者”。今年上半年,前海金融業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18.1%。
去年11月,為深化深港金融合作,進一步促進金融業集聚創新發展,前海出臺首批金融業發展專項扶持政策,這項扶持政策發布后僅4天,前海管理局便審定通過第一批扶持資金,兩周時間完成兩批次資金報批。目前,前海已累計為金融企業103個扶持項目發放扶持資金超1.05億元。
數據顯示,前海港資QFLP(外商投資股權投資企業)管理企業達86家,占全市91.5%;全市24家港資QDIE(合格境內投資者境外投資)管理企業、6家港資WFOE PFM(外商獨資私募證券投資機構)企業均落戶前海。前海已成為內地與香港金融業關聯度最高、合作最緊密的區域之一。
今年9月,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管理局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在深港同步發布實施關于支持前海深港風投創投聯動發展的十八條措施。記者梳理措施發現,針對業界提出的相關訴求,前海管理局和香港財庫局均予以積極回應,給出了“前海答案”。如探索通過跨境金融創新的監管“沙盒”機制,促進深港私募股權投資市場聯動;在拓寬香港資本市場融資渠道方面,支持前海風投創投機構在港交所上市;在退出渠道方面,支持符合條件的機構在前海建設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平臺,探索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份額跨境轉讓。
一年以來,前海堅持以重大項目為牽引,為全面深化金融業改革開放釋放新動能、新活力。為此,前海從拓展香港金融業發展空間著手,借鑒倫敦金融城、迪拜國際金融中心等經驗做法,高標準建設了前海深港國際金融城,為港資等金融機構提供400萬平方米產業空間。
截至9月,前海深港國際金融城已簽約入駐204家金融機構,其中港、外資占比約30%。恒生前海基金、博時資本、前海再保險等重點港資、持牌金融機構入駐,全國首家“雙牌照”銀行大新銀行深圳分行落戶,此地已成為香港金融業拓展內地市場的“第一站”“首選地”。
隨著一系列金融創新政策密集落地,前海“跨境金融創新”的烙印愈發清晰。有數據顯示,前海自由貿易賬戶累計跨境收支折合人民幣突破2890億元,其中與香港發生的跨境收支占比85%。粵港澳大灣區首批“跨境理財通”試點業務率先落地前海,拓寬深港跨境資本雙向流通渠道,前海已經成為大灣區資金聯通最重要的樞紐之一。據悉,《前海方案》實施一年來,通過三個“先行”,成為國家金融業對外開放貢獻“前海經驗”。
一是先行先試跨境金融創新政策。全國首批本外幣合一銀行賬戶試點率先落地前海,前海8家銀行機構參與首批試點,為前海試點更高水平跨境貿易和投融資結算便利化奠定基礎。
二是先行探索人民幣跨境使用。支持深圳前海聯合交易中心建設離岸農產品現貨交易市場,成功上線大豆現貨品種,實現大宗商品跨境交易以人民幣計價結算。中國銀行前海蛇口分行率先試點兩項數字人民幣個人跨境支付場景。港人數字人民幣繳稅在前海辦理成功。首次實現數字人民幣在供應鏈領域的全流程應用。前海企業初步建成進出口雙向跨境貿易電子單據業務交互系統,國際結算時間可由原10-15天縮減至1天。
三是先行推動金融支持前海有關政策。國家金融監管部門簡化前海蛇口自貿片區銀行保險機構和高級管理人員市場準入,壓減14個項目審批時限等。
可以預見,前海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也將為國家金融業改革開放創新探索更多新路徑、新范本。
手機瀏覽